詞條
詞條說明
清末,由于太平天國運動,茅臺鎮的釀酒業毀于戰火。同治元年1862年,華聯輝為盡孝心,滿足祖母喝到當初茅酒的心愿,在茅臺鎮重建釀酒作坊一成裕燒坊,恢復了中斷七年的茅臺鎮釀酒生產,并且注冊了商號。 1915年,以成裕燒坊為代表的茅臺酒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茅臺酒因此成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1949年10月1日,成裕燒坊酒成為指定為開國慶典用酒。1953年,在原成裕燒坊基礎上與榮和以及恒興燒坊合并成立國
成裕燒坊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創始人華聯輝。其實華氏原籍江西臨川,清康熙年間擇居遵義團溪,清同治初年為躲避戰亂由遵義遷往省城貴陽,華聯輝且讀且商創辦了“永隆裕”鹽號。 據華聯輝孫子華問渠回憶:咸豐末年,華聯輝祖母彭氏年輕時路過茅臺鎮曾喝過一種好酒,囑咐華聯輝到茅臺鎮時帶些回來。華聯輝因商場應酬較多,也需用佳酒,便于同治元年至茅臺鎮,但是茅臺鎮久經戰亂以后,酒坊盡毀,物是人非,恰逢官府正在
中國酒都——仁懷,醇厚優雅的醬香酒令人心醉,以茅臺酒(前身——成裕燒坊)為典型代表的醬香白酒傳統的工藝生產講究“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12987釀造工藝流程,孕育出了天然的七個輪次基酒,形成醬香、窖底、醇甜三個典型酒體。醬香白酒勾調以七個輪次為基礎,博大精深,復雜而具魅力,具體可分為“勾調九禮”。 分別是:凈手禮、凈器禮、聞杯禮、初酒禮、聞香禮、勾調禮、融合禮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據著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重要地位,中國是白酒的故鄉,而醬香酒則是白酒的典范,在民間,醬香酒有政治酒、貴族酒之稱。說起醬香白酒,不得不提茅臺的前身——成裕燒坊 成裕燒坊始創于1862年,產于貴州茅臺鎮。成裕燒坊是國酒茅臺的三大前身之一,開創中國醬香型白酒先河,享有“天下醬香出成裕”的美譽。采用傳統手工釀酒工藝,味道上保持一百多年前的原味醬香,口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