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詞條說明
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兒童,在古時候經常有放牛的兒童,他們坐在牛的身上,嘴上吹著笛子,將牛散放到草地上,進行著放牛的活動。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這些民俗不僅豐富
"店小二"是指古時候驛站、茶館、酒肆、旅店等處負責侍應的人。意思是二老板,屬于一種友好的尊稱。"店小二"來歷:古代有一個服務員,叫王示,寫名字時豎寫,把示常常寫脫節,寫為二小,人們就親切地稱他為王二小,傳來傳去人們就說成小二了,后來人們就把旅館酒店中的服務人員稱為"小二"。 民俗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為左相國。 古代人物雕塑多用于紀念歷史名人或用以宣揚傳統文化和傳播民族精神,對于教育事業著任重道遠的啟蒙,歷史人物在民族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代人
教書先生是古代儒學就有的,“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后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一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我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呂氏春秋·尊師》云:“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故尊稱家庭教
公司名: 河北中雅園林雕塑工程有限公司
聯系人: 郭云達
電 話:
手 機: 15530129779
微 信: 15530129779
地 址: 河北石家莊新樂市正莫開發區
郵 編:

¥180.00


廠家直銷景觀刻字黃蠟石|**大型大石頭刻字|風景石|草坪駁岸石
¥5000.00



¥130.00

¥250.00



¥1.00

¥2500.00

¥1000.00